如果说山海相融,是大势所趋的话。那么三道相融,则是山海尘世间从未出现过的奇迹。山海本身,亦或者甚至是还真,可能都在默默期待着其结果。>
对抗山海相融的道湮,都无比艰难。更何况三道相融之劫?>
一旦进入相融的状态,没有超脱三道的力量,几乎是无法彻底从中脱离的。哪怕已经有了还真之助。>
纵使李凡以精血喷洒,将体内长生大道之力尽可能的稀释,却依旧无法扭转相融的趋势。脑子里有任何触及“相融”的想法,就会重新导致趋势的变化。>
“精血抽取之法,治标不治本。唯有找到、并且坚信更加正确的其他道途,方才能将这种依赖惯性斩断。”>
“只是……”>
李凡微微皱眉。>
别说是李凡了,就算是三圣,恐怕现在也未必有答案。>
“且走一步、看一步吧。”>
心绪平静,将脑海中诸多念头压下。李凡忘却了远方未来的道路,只是专注于脚下。>
心神之中,好似出现了一座神异非常的丹炉。一切过往所学,皆如炼丹材料。随着李凡整理收纳,慢慢被投入丹炉之中。>
神思如火,徐徐炼制。李凡如抽丝剥茧般,解析着这无数神通的本质。将神通表象祛除,只留下最核心本质的部分,在欲炼之丹中。>
李凡静静看着眼前慢慢成型的这枚神通大丹,只觉前所未有的清醒。>
“求诸于外,不如求诸于己。”>
“我苦苦追寻【还真】的真仙之变,却又几乎忘记了,还真又究竟为何、始终寄托于我身上。”>
李凡仿佛看到,自己心神中、那丹炉之外。除了自己在轮回经历中所掌握的诸多神通的“炼丹材料”,还有一颗被自己忽视、实则最为闪耀夺目的宝石!>
“无限之灵性……”>
其他材料,皆是来自山海、尘世间。无论炼丹手法再怎么出色,也终究无法炼制出超越山海尘世之丹。唯有这颗宝石,来自山海尘世之外。>
若是加入丹中,或可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效!>
李凡内心轰鸣,丹炉震动。>
那颗璀璨的宝石,也在刹那间爆发出无比明亮的光华。>
径直飞向丹炉之内。>
丹炉中原本的所有材料,全都自发的为其让路。宝石极为顺利的,就来到了丹炉正中央。似乎它本就该处在这个位置。>
无数材料,宛若星辰,将这璀璨之石拱卫。>
而因为沾染了宝石释放出的光辉,丹炉中材料自身,也开始发生莫名之变化。>
“无限之灵性,不仅仅是还真渴求的。它对于山海尘世大道,同样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宛若一道闪光,照亮了黑暗。李凡在瞬息间,就找到了明白了自身无限之灵性的,另外可能妙用。>
“阵道。”>
福临心至,李凡将丹炉其中一味材料,融入了些许无限之灵性。几乎是瞬间,李凡就同步感到了微微的头晕。>
紧接着,无数画面在他眼前接连浮现。>
那是一个又一个的“李凡”,在钻研解析阵道的画面。>
有筑基期刚开始的蹒跚学步,也有真仙之境的推陈出新。他们虽然彼此境界不同,却全都将毕生心血,投入进对阵道的研究之中。心无旁骛,呕心泣血,至死方休。无一例外,他们都是纯粹的求道者,仿佛除了阵道之外,再没有任何其他的追求。>
每一道李凡生命的亮起与熄灭,李凡都仿佛亲身经历了那道身影、终其一生对阵道的研究中。>
虽如梦幻泡影,没能留下任何的记忆。但李凡却感觉到,自己对于阵道的那种熟悉感、却并没有消退。>
虚影闪烁跳动的速度越来越快,而李凡眼中的“阵道”,也在随之发生着不可思议的变化。>
它们变得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亲近,也越来越简单。>
就像是相处了不知道多少载的亲密同伴。它们彼此间,早已经心灵相通、默契无间。>
李凡知道,自己在阵道方面的天赋,已然达到了山海间无数生灵都望尘莫及的地步。甚至这种天赋,还在不断向上攀升!>
“玄元始灵大阵……”>
当李凡思索起这一绝世仙阵的时候,过去在他看来繁复无比、哪怕通过仙列解离碟都难以推衍的阵法,如今却不再是那么晦涩难懂。>
甚至,通过玄元始灵九套阵法彼此间的关联,他都能根据已知的五大阵法,推衍出剩余的几种。>
“玄元始灵,九知其五。分别是:璇玑、万灵归数;荒落、虚室生花;无量、鸿濛见方;道起、生生不息;羽化、生死沉浮。”>
“剩余四个,乃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