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营有惊无险拿下镇东炮楼后。>
李老四、大狗没有停留,在天色大亮前潜入小镇,柳元清主动带人“看押”俘虏,炮楼也需要保持与以往一样,顺便练习一下做思想工作。>
东古镇布局不复杂。>
大路过石桥炮楼后由东向西进镇,贯通全镇之后,继续向西延伸六里左右直到运河渡口。>
南北向同样有一条大路贯穿,与东西向的大路在镇中心交叉,几条小巷与主干道平行,将整个小镇划分成网状。>
没资格参加秋季扫荡的保安团伪军,大部分分散在镇外的炮楼据点。>
镇上兵营留守的人不多,有俘虏带路,唐大狗一枪未放拿下。>
接下来搂草打兔子,将镇上的伪乡公所一锅端。>
镇警队驻地叫派出所!>
派出所这个词来源于鸟语,本意是派出分支机构的意思,并不特指警署。>
按说,既然是乔装伪军低调来此暂避风头,那怎么也得低调点。>
可惜呢,罗荣华自知从带八路骗下炮楼开始,他已经失去继续在派出所当户籍警的资格。>
这位也是个狠人,直接告诉胡义派出所大部分警员去镇外打探消息,只留下几个值班警员。,>
看到罗荣华带一大批“治安军”悄悄进来,早年军阀混战,小镇多次易手,留守的警员见多识广,连屁也没敢放一个,直接举手当了俘虏。>
还好,“治安军”控制派出所后,给了机会让他们继续像以前一样上班…>
胡义坐在二楼研究地图。>
他很清楚,躲过带着狼狗追踪的鬼子几乎不可能,被鬼子找到是迟早的事。>
现在需要低调点儿,争取在小镇上混到天黑。>
现在整个小镇都在九营管辖之下。>
相对整个镇的人来说,九营的兵力其实很少。>
一个镇日常事务很多,乱七八糟的什么事都有。>
敌占区维持会治理的镇与正常的镇子不一样,管理简单粗暴。>
鬼子的要求很简单:按时交粮,春秋治安肃清,组织民夫服劳役。>
保安团伪军都是本地人,军民之间的界限模糊。>
九营对小镇的管理完全白瞎。>
只能沿用原来的人员。>
重点问题放在能与外界联络的电话上。>
控制了电话,就不怕鬼子能在短时间得到九营藏在东古镇的消息。>
胡义想法还深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扫荡的鬼子调动兵力追击九营,人数少了肯定不行。>
只要鬼子撤回来继续搜索,相当于给三分区一个喘息的机会。>
鬼子在运河投放细菌,成村民大规模死亡,这件事上级已经知情。>
接下来上级会怎样做…轮不到自己操心...>
跑了一夜,除了散开到镇上四个主要出入路口警戒以及看守俘虏的战士,大部分人全都进入梦乡。>
日头渐高。>
湛蓝天空无云,微风。>
秋日里难得的好天气。>
论对镇上情况掌握,分区安排在镇上的地下组织自然当仁不让。>
分区交通员跟着九营跑得太远,超出他日常工作范围。>
他并不知道潜伏在东古镇上的情报员是谁,只得在十字大街显眼处划了个明显的标记,让一个战士蹲在标记旁边等待情报员来联络。>
标记是一个三角形与斜十字叉组合。>
十字大街附近商铺招牌林立。>
显示处于交通要道上的小镇曾经很繁华。>
此刻,十字大街西南侧杂货店外,走过来一位后脑勺吊着马尾辫儿的丫头。>
小丫头嘴里咬着一串糖葫芦...>
在她身后,跟着一个打着算命招牌的道士。>
两人身后不远处,散漫走着十几个打扮各异的年轻人。>
小丫头站在杂货店外,看着大街上来来回回的百姓...>
没多久,交通员从杂货店里岀来。>
小丫头小声问:“哎,联系上没有?”>
“没…”交通员摇头。>
小丫头小声嘀咕:“你说不能打土豪劣绅,但是镇上压榨百姓血汗钱的黑心钱庄、当铺必须端掉。”>
“钱庄也是群众开的,这么做不大合适...”交通员有些担心这丫头乱来。>
小丫头摇头:“照你这么说,就算打下个县城也啥都不能干?”>
李老四在旁边插了一句:“如果…能证明开钱庄的是汉奸呢?”>
“怎么证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