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糜汉 > 第三百三十六章 吴可征否 世子弃子

第三百三十六章 吴可征否 世子弃子(2/3)

上一页糜汉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顶点小说网在线收听!
退下。

包括孙登等人。

等那些人都走后,高台上就只剩下一众刘备的心腹汉臣。

这时一众汉臣中的邓芝似乎察觉到刘备有些心事,因此他便主动出来对刘备一拜后问道:

“陛下可是真有征伐江东之意。”

刘备见是被他信重的邓芝出来问这个问题,他不由得点头答道:

“天下三家中,现在江东最弱,方才朕是有意先一统南方。”

而在刘备点头之后,高台上的一众汉臣中有许多人脸上都流露出惊讶之色。

刘备自称帝之日起,便将“北伐逆魏”定为今汉的最大国策,可以说这条国策是今汉的立国之本。

在这种观念下,方才刘备问张温“吴可征否”在诸臣看来,可能只是刘备吓唬张温的话语。

可是没想到的是,方才刘备的心中是真的动了征伐江东之意。

刘备有这番想法,倒不是说他是朝令夕改的君主。

他只是想着趁自己还能征战的时候,能为后世之君解决一个敌人是一个。

见刘备肯定了自己的判断,邓芝并没有继续发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为若刘备真的决定打算改变国策为先南后北,那么这种事在刘备没有明显征询臣下的意见时,以他现在的身份还是不贸然出言为好。

在目前整个大汉中,能主动与刘备商谈国策之事的不过三五人而已。

不过就算邓芝这时未再进言,但是在刘备确认邓芝的猜测后,在场的一众汉臣还是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刘备。

在场的汉臣很多都不具备战略目光,他们能做的就只是听从刘备的诏令行事。

似乎察觉到一众汉臣向他投来的疑问目光,刘备亦看向了一众汉臣。

刘备知道他的臣子,在等着他内心中的决断。

面对着一众汉臣的等待,刘备最后只是摇头言道:“惜哉,江东多才士也。”

刘备的话语中充满着可惜。

而他话语中的这层意味,亦代表着他放弃了改变国策的想法。

在得到这个政治信号后,诸位汉臣心中的想法不一而足。

有如刘备一样惋惜的,有松了一口气的,亦有失望的。

至于刘备为何会放弃攻打江东的想法,诸位汉臣从刘备的话语中亦得知了答桉。

从表面上看刘备是因为张温方才的表现,觉得江东还是有隽才的,所以放弃了攻打的想法。

这一点不可否认是一部分原因,只不过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

才士者,隽才与名士也。

而当今名士,大多出身于世家。

张温便是出身于江东诸大世家之一。

甚至以他当今在江东的名望,他对江东孙氏的态度可以理解为,目前江东各大世家对孙氏的态度。

在方才的时候,刘备已然图穷匕见。

并且目前大汉的兵威是正盛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刘备的方才的话语给张温带来的威慑力应该是很强的。

但是尽管在这种情况下,从张温的言语中不难看出,他还是拥护孙权在江东的统治的。

刘备是帝王,见人见事,决不能只见一人一事。

张温的态度如此,足以代表着大部分江东世家的态度皆是如此。

以大汉目前的国力,想一口吃掉曹魏是痴心妄想,倒是若想攻灭江东,是有可能的。

可关键在于,灭国之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速战速决,一种是持久战。

而决定这两种情况的,除去大汉现在的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看江东世家的态度。

若江东世家大多还是支持孙权的,那么攻灭江东之战很可能演变为一场持久战。

而以现在的天下情势来说,一旦攻灭江东变成一场持久战,从战略上来说大汉就已经失败了。

目前天下间的情势,是三足鼎立,而不是二分天下。

正是因为这点原因,刘备才最终放弃了改变国策的想法。

他不是孙权,绝不会只注重于眼前的利益。

“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孙权还未深识天命者也,朕再将提枹鼓,顺流而下耳。”

最后坐在御座上的刘备,只能无奈的发出这声低语。

...

张温不知道在他离开之后,高台上的刘备在心中做了一番怎样的思量。

可是尽管不知道,但张温从刘备方才的反应中,也已经察觉出一些异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糜汉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