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 889 手搓机床

889 手搓机床(2/3)

上一页四合院里的读书人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顶点小说网在线收听!
十支钢笔。”

杨佑宁听了只是沉思片刻,随后点头,“金星制造厂我有点人情,不过大金星不敢保证,但小金星应该没问题。”

“那太感谢了。”

“甭客气,这就当是轧钢厂对孩子们追求梦想的支持,好人不能让你一个人做了。”

“那您能不能再当个好人,孩子们上来住两天,还没地方呢。”

“......”

杨小涛离开办公室,前往车间,娄晓娥从办公室里出来跟在一旁,拿着这段时间的报表跟杨小涛汇报,一副认真的模样。

等走到车间后,杨小涛对生产计划已经有了大体了解。

车间里,众人得知杨小涛回来也是精神高涨,黄得功来到跟前介绍如今车间的安排。

因为友谊锅移交西北,所以空出来的产能全部生产‘飞鹰’电动高压锅,加上其他工厂也加大了产能,所以产量从一天二十台提升到了五十台,若是工人掌控熟练,其他工厂又跟上的话,应该能达到一天百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黄得功说着,杨小涛只是点头。

若是没有一天五百的数字比着,听到一天百台或许会有些感觉,但意识到机床带来的生产率后,杨小涛就清楚和拥有大量机械的工业国之间的差距。

心情有些沉重,杨小涛让黄得功继续督促生产后,又去了拖拉机车间。

王法也在一旁说了现状,同时杨小涛将这次西北之行发现的缺陷说出来,一段时间蒸汽拖拉机就会冒出各种毛病,在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前,就需要汽修中心派人及时修理,不能只在这里等着。

王法一一应下,随后跟车文伟和牛军商量着,怎么派人下乡帮忙。

走了一圈,杨小涛回到办公室,开始整理思路。

首先,拖拉机的事要赶紧解决,不能拖了。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给拖拉机换个心脏。况且柴油发动机自己保证过,虽然杨佑宁没说话,但不代表不关注,这个要尽快。

其次是飞鹰高压锅,不用说,迫在眉睫。而产能想要提升,单靠人力提升有限,除非跟制造厂那般,有一台机床。

既然西北的那台机床能够高效率的生产友谊锅,那也应该可以生产飞鹰的部件。

揉了揉脑袋,杨小涛拿起水缸子,端着站在窗户旁,轻轻啜着。

目光在忙碌的工人身上略过,最后定格在那标红的大字。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创新学红星。’

屋子里,娄晓娥看到杨小涛回来脸色就凝重,心理也清楚最近轧钢厂的情况,她回家也跟父亲说起过。

作为曾经的民族资本家,自然清楚跟国外的差距。

当初听到这件事,娄父的表情跟杨小涛一样沉重。

因为,头顶上的联盟实力太强了,强到让人窒息。

看着杨小涛这幅样子,娄晓娥都不敢全力呼吸,生怕影响到杨小涛的思路。

“机器,是人创造的。”

“第一台机床,也是人造出来的。”

看着下方的标语,杨小涛轻轻说着。

娄晓娥瞪大眼睛,胸口起伏,她没听明白杨小涛的话,但这一刻杨小涛展现出来的自信,让她的心不生气的加速跳动着。

从容坐下,放下缸子,拿起纸笔,杨小涛这一刻显得很从容。

钢笔抬起,停留在半空中,思路渐渐清晰。

从最简单的机床开始,从第一台高精度机床的出现,都离不开人工制作的身影。

这是常识。

而后,一台台机床,逐渐被改进,渐渐的被加强,就成了了母床,能够加工出其他机床的零件,进而制造出更多的机床。

每一次精度的提升,都是机床的一次跃进。

而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台机床做出来,成为轧钢厂的第一台机床。

当然,杨小涛不会原本的复刻,他需要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让精度更高,让设计更合理。

好在德意志的这台机床已经是基础机床的集大成者,这给了杨小涛许多启发。

图纸可以改进,那接下来就是怎么将图纸变成现实。

这一刻,钢笔的笔尖划过信纸纸时发出的沙沙声,还有摩擦所产生的那种特殊的感觉让整个办公室都处在已经和谐的环境中。

目的:组织人手,将轧钢厂的第一台机床,搓出来。

人手:八级钳工,八级锻工,八级焊工...,数量不等,有多少,要多少。

材料:特种钢材,高强度合金...,数量,越多越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四合院里的读书人章节列表下一页